Type Here to Get Search Results !

心得:舞動貝多芬

《歡樂頌》德國詩人席勒 於1785年創作的詩歌,後來成為貝多芬第9號交響曲第四樂章 的歌詞。現為歐盟的盟歌。除了以上背景簡介,我想這首旋律應該也稱的上是眾多交響曲中最廣為人知的其中一首了。
在<舞動貝多芬>這部紀錄片,若干個角度呈現于觀眾關於貝多芬在第九號交響曲所欲傳達出來的精神與貝嘉 透過第九號交響曲所要吶喊出來的精神。
或者我們可以這麼說,貝多芬與貝嘉雖然已逝,然這兩位偉大的藝術家透過藝術作品所遺留下的精神,舞者們透過他們的舞蹈與交響樂的交織舞動,欲重新呈現貝多分與貝嘉那對命運的不屈服、對人類不分種族的大愛精神於世。
這會是怎樣的一個精神?
1795年貝多芬就已寫下《歡樂頌》樂曲主題草稿。1817年接受倫敦愛樂協會委託,於1818年開始著手寫第九號交響曲,直到1824年才完成。期間貝多芬經歷了聽力漸漸消失的折磨直至失聰。
對於作曲家而言,在心靈上會是一個怎樣的折磨?換個角度思考,我們在第九號交響曲聽到的又是怎樣的一個心靈情感層次的呈現?
貝嘉舞蹈中,試圖呈現出的是一種《愛》。一種跨越種族的愛
結合了瑞士貝嘉芭蕾舞團和日本東京芭蕾舞團,200名融合著不同種族、國籍、膚色的頂尖舞者,配合以色列交響樂團一起將貝嘉的與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呈現出來。
跨越種族之間的合作,訴說著世界本不分你我之大同理念,與不分種族的愛!一種呼籲!與對和平的期望與吶喊。
愛是什麼?
掙扎之後的蛻變?對愛的更高一層次的體悟?
這部片以四個季節的方式分別記錄著貝嘉舞團和東京芭蕾舞團的舞者練習與排演的過程。中間訪問了一些演員對於音樂與舞蹈的想法。
透過這部紀錄片的觀賞,我們得以窺視藝術家在創作與完成一部作品的過程當中,所經歷的....
或說,一部曠世巨作,從來都不是輕鬆產出,當我們越了解創作過程中藝術家所經歷,我們對於作品內在的美與精神,就越能多一些些的共鳴。

張貼留言

0 留言
* Please Don't Spam Here. All the Comments are Reviewed by Admin.